水處理市場后市,搶的是什么機會?
發布時間:?2021-09-06 15:35:21??????點擊:
業內預估,“十四五”時期我國僅污水處理提標改造市場空間就將達到800億左右,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空間則有望在15年內踩點2000億。就項目投資來看,今年就將突破萬億。
水務市場,熱度似乎一直都居高不下。
2021年8月3日,佛山市南海區官山水系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4個標段中標結果公示,這個投資總額合計48億元的大標自公告起就引起了廣泛關注。
24億的陽新長江大保護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、近15億的晉城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項目、超10億的海陽市鄉村污水治理PPP項目、25.8億的珠海市城區污水治理綜合整治提升工程項目(二期)、16億的監利市長江大保護環境治理項目(一期)......
然而,這也不過是冰山一角。
從純末端污染治理,到綜合治理、流域治理,我國“治水”的思路在改變,方法也在改變。與此同時,我國對水環境質量的重視一如既往,隨著市場需求的全面爆發,行業發展與治水能力的提升稱得上并駕齊驅。
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間,我國水務市場規模穩步擴大,截至“十三五”末城鎮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95%以上。而正是因為供水需求基本飽和,污水處理基建至“十三五”目標圓滿完成也整體匹配上了污水產生量,關于“存量機會驟減、增量機會難尋”的話題隨之上了熱議榜。
水處理市場還有機會嗎?
業內人士聽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或許會是“你不該問有沒有機會,而是應該問機會在哪里”,這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時代的發展總是伴隨機遇和風口的,不搶“建設”了,可以搶“運營”;存量市場不夠了,新增市場份額何嘗不是重新“排位”的良機。
《“十四五”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》雖然可見的大幅下調新增污水處理產能目標,但“再生水”、“污泥處置”、“黃河流域”、“污水管網”、“雨污分流改造”、“運維管護”、“信息系統建設”這些關鍵詞無不指引著后市走向。
專家普遍認為,水處理行業“先手棋”仍有子可落,尤其是北方地區,“高地”屬性早有端倪。
雄安新區圈定之時,借著白洋淀水環境治理之機,本地水處理環企加速業務輻射,其他環企則跨地布局,北方水處理市場熱度走向了一個高峰。不過數年,當人們對于“長江大保護”帶起的一波高歌猛進的節奏驚嘆不已的時候,黃河保護法草案的面世不亞于直接預定了下一個市場增長點。
備受關注的城發環境擬“蛇吞”啟迪環境,并更名“黃河環境股份有限公司”的交易也是讓業界直言“南有長江生態環保集團,北也要出一個‘黃河環境’了嗎”。搶抓機遇,這就開始動手了?
不過換個角度看,南北方市場發展確實由于各方面條件差異存在一些不平衡,增量市場空間和潛力也有“北上”趨勢。市場主體對此的敏銳度一向不弱,多少能夠窺出一些端倪,那么后續的關鍵就在于終端需求與技術設備之間的匹配了。
不論是南北方水處理條件的差異,城鎮鄉村水處理需求的異同,或是不同工況下的對癥選擇,以及“管家式”的環境服務,智慧化和信息化提檔升級的管控要求,仍是對整個行業發展的巨大考驗。
為此,以技術瓶頸攻克為核心的創新,以品牌影響力升級為核心的管理,以差異化謀求增量空間為核心的發展,都是開啟“十四五”新征程,行穩致遠的“自強”攻略。強者恒強,由歲月見證成長。
上一篇:地埋式污水處理廠 好在哪兒,如何設計?
下一篇:好氧?厭氧?焚燒? 問題頻發的污泥要怎么破局